查看原文
其他

能量王者!她是杨佳滢



平均绩点4.25

位列学院第一

曾获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

“华数杯”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

2023美国数学建模大赛s奖

 发表学术论文3篇

申领软件著作权两项

 现已跨专业保研至

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专业

她就是2022-2023学年

国家奖学金获得者

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

杨佳滢


自律,学霸的人生信条


将生活节奏掌握在自己手中,不让光阴从指尖流逝,是杨佳滢的人生信条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,杨佳滢早已坐在书桌前,进入了学习状态。“大学四年里,我坚持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,晚上11点半睡觉。”她认为,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才能拥有良好精神状态,开启高效的一天。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诀窍,在于自律和努力。


初入学时,面临多种多样的学生组织,杨佳滢坚定地选择了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院科协,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发挥到最大价值。“在这里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,同时也能帮助我打破信息差,获取第一手的竞赛信息。”她所选择的一切都目标坚定,心无旁骛。



坚持,奔赴热爱的最好方式


科研是杨佳滢一直以来的梦想。她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,探索的过程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。从大一开始,杨佳滢就向老师提出想尝试科研工作。她从班主任的项目开始,做一些比较基础的科研工作。她自嘲那时候的自己为“打工人”:“核心的部分还是由研究生学长来负责,我只负责最底层的数据。”但日复一日枯燥的工作丝毫没有磨灭杨佳滢对科研的满腔热血,她始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中,维持着对科研的热爱,提升着自己的科研能力。



刚开始做科研的时候,杨佳滢因为知识理论的缺乏而在实践过程中感到焦虑。某次在撰写有关机器学习的论文时,杨佳滢在数据库进行检索,面对庞大的文章数量与复杂的机器算法,她不知道如何去有效地判断有价值的信息。她积极与老师交流,又利用课余时间仔细研读了20余篇论文,将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,最终浓缩成文。在自身的努力学习和师长的帮助下,杨佳滢摘录过万字读书笔记,经过半年的梳理和打磨,一作论文《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进展分析》成功发表。


“科研过程的确非常磨练人,所探究的问题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,因此初始的建模过程是枯燥而煎熬的;但当最终的结果运行出来后,那种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。”这种心情起伏所带来的成就感正是她醉心科研的原因。在科研的过程中,她学会沉心钻研,永不畏难,以探索的态度不断挖掘,直至到达真理的彼岸。



竞赛是杨佳滢大学生活的主旋律。“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”,大学四年里,杨佳滢在竞赛的舞台上大展风采:累计参与竞赛50余项,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,其中国家级11项,“我平均每两三周就参加一项竞赛,是目前在校生中获奖次数最多的同学。”如此高频率的备赛参赛,她的生活几乎被竞赛占据。在校的1116天里,她有超过800个日夜与竞赛相伴,“我永远记得工三204午夜的灯和黎明时分校园的美。”


一辆辆人工智能机器车,承载着杨佳滢竞赛道路上的汗水与成就。“我乘着车,车载着我,一场又一场的比赛,一点又一点地前进。”


在无数竞赛中,最让杨佳滢记忆犹新的是“精彩大创”大赛。从报名到比赛开始只有一周的准备时间,可谓是时间紧、任务重、挑战性极大。在这场比赛中,杨佳滢扮演着总指挥的角色。她构思新颖,以“水果守护者”作为项目主题,巧妙地把糖度检测过程用舞蹈的形式编排,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赞扬。杨佳滢认为,在面对学习、科研与竞赛的冲突时,要适当地“压榨”一下自己,逼迫一下自己,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。于她而言,坚持与汗水就是她这四年披荆斩棘的利器。


热心,获得能量的法宝


杨佳滢还是一个十分热心的人。“我非常享受帮助别人给我带来的快乐。”在她看来,她能拥有如此充实且快乐的大学生活,是许多同学老师的帮助给予的。“我选择把爱心传递下去,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。”于是她积极投身志愿服务,累计志愿时长达到了147.5小时。


杨佳滢曾做导医长达70个小时,亲眼目睹了人间冷暖。她曾帮助过身体残疾的人就医,也参与过临终关怀项目;当看到病患真诚感激的笑容时,杨佳滢的心灵也得到了治愈,“在投身志愿活动的过程中,我从帮助的人身上也接收到了无限能量;我变得更加阳光也更加勇敢,面对困难时不再沮丧和气馁。”在无数志愿服务的日日夜夜中,她变得更加富有爱心,体会到了“被需要”的感觉,实现了自我价值。


杨佳滢也热心于机器人的宣传活动。她带领团队参加小学的科技日活动,用机器人为小朋友们表演舞蹈,并教他们简单的编程,激发了很多小朋友对机器人的兴趣。她感慨道:“我非常欣慰。他们生逢其时,生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,有机会在这么小的年龄,接触到前沿的科技成果。而我们同样生逢其时,能成为他们的启迪者和现代科技的开拓者。”



当被问及如果重新上一次大学,她会选择怎样度过时,杨佳滢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我还是会像现在这样度过!”目标是地平线,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。未来,她将继续在自己热爱的人工智能领域,发光发热!


- 往 期 回 顾 - 





他叫李建军!

点击图片查看原文



出品丨党委宣传部

文字|学通社·采编部 

 谢伊佳珉 董林森 聂馨悦 

编辑|学通社·新媒体中心 姜懿轩 曹子懿



官微发布 版权所有

如需转载 敬请联络

期待投稿 欢迎关注

投稿邮箱:btbuwechat@126.com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北京工商大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